茶叶文化网

绿茶的冲泡方法分享

2020-08-29 14:16分类:绿茶 阅读:

导语: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绿茶的香气四处弥漫,为这个夏天平添了一丝清爽。“绿茶的冲泡办法”供各人参考!

绿茶正确冲泡办法

1.冲泡绿茶时,水温控制在80℃~90℃阁下。假若冲泡绿茶粉,以40℃~60℃阁下的温开水冲泡即可。份量是2公克绿茶粉配450cc的白开水。

2.冲泡茶叶的第一泡不要喝,冲了热水后摇晃一下即可倒掉。

3.冲泡好的茶要在30分钟~60分钟内喝掉,否则茶里的营养身分会变得不安靖。

4.绿茶粉不可泡得太浓,否则会影响胃液的分泌,空腹时最棒不要喝。

中国古代饮茶风尚的变迁!

中国事最早采制和饮用茶的国度。《神农本草经》中曾记述了牛首人身的炎帝“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萘解之”的传说(萘即茶)。

而古巴蜀国地方是最早种植茶树和饮用茶叶的地域。中国最早的地域志《华阳国志.巴志》中有记载说,3000年前的古巴蜀国已有种植茶树,并进贡皇帝周武王。

早期的茶

最初、原始人将茶作为蔬菜来食用,厥后人们发明茶叶具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感化,于是将茶叶单独煮成菜羹,以后又将其熬煮成茶水作为饮料。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获得了担任和成长,茶叶的苦中有甜,苦后回甘,令人回味,遍及受到普通人和王公贵族的喜爱。此时,巴蜀地方茶叶出产已有必然范围,并有优良品种进贡中央朝廷。春秋战国时期,茶叶传至黄河中下游地方。到战国末期,黄河道域饮茶之风开始风行。

在中国古代的史料中,茶的名称许多,如荼、诧、苦茶、茗、皋卢、茶等。用的最多的是荼字,自唐以后才,茶字成为通用名称。

两汉、魏晋、南北朝——南方饮茶成风,到汉代时,茶的保健感化已日益受到重视,已经有专门的茶市,茶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所需的商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日常饮料,宴会、待客、祭祀城市用茶。文人雅士多喜品茗,并有诗文反应茶事。

郑和影响外洋饮茶风尚,郑和七次下西洋所到之处,加强了中国和各国之间 的往来,成长了包罗茶叶在内的中国大批货品和各国货品之间的互换,扩大了中国茶叶的输出量和茶种外传的地区范畴。

2005年在福建参与的"郑和下西洋与华人华侨论坛"的外洋学者认为,“荼文化”也是随郑和七次下西洋由中国传到外洋去的,对东南亚和东非的饮茶风尚起了敦促感化。 外洋学者考证,在明朝以前的古籍资料中,很少发明记载中国茶叶出口的。而明朝以后的文字资料,才不绝地呈现,并影响了外洋的茶风,外洋有关亚非各国饮茶的民俗习俗时有记叙,以后也逐渐有了种茶制茶的行业。有关专家还认为,英语"茶"的单词,写成"Tea",就是按照中国福建方言"荣"宇的读音译已往的。郑和船队有不少福建人,而福建人自古以来就有饮茶、品荣的习惯。有些福建人厥后就留在东南亚没有返来,成为明朝以后的一代福建华侨。

就是这些福建华侨跟从郑和下西洋,把中国饮茶的习惯和种荣、制荣的技术带到东南亚各国去,尤其是福建人爱泡"工夫茶",习惯喝迟早茶,善于"茶道",把中国的"茶文化"流传到外洋,至今影响着外洋的茶风。

活着界最大的漳州天福茶文化博物院的明代展厅里,记者看到郑和下西洋期间有关茶叶成长的记载。明朝朱元璋厉行"茶马政策",洪武二十四年(一三九)下诏"废团茶,兴叶茶",促进了炒青绿茶的成长。随后的郑和下西洋,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带到了外洋各国,尤其是中国的茶风,明成祖时期中国的茶风很盛,散茶的鼓起成为中国茶叶成长的一个重大转折。

国际茶文化交流会会长李素贞介绍说,明代改团饼煎煮之法为散茶冲泡品饮,更祟尚自然之美,茶文化到了极致。强调注重茗茶、荣器、水品、情况、礼仪、人品等,连品饮的人数也很是的讲究,更主张保持茶叶的本色、真味、顺其自然之性。文人雅士带领茶文化 新潮水,喜会于泉石之间,处于松竹之下,对浩月清风,坐明窗独饮。

李素贞还汇报记者一个有趣的现象,郑和下西洋所到的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等亚非国度,目前都是茶叶销售量最大,也是茶文化最普及的地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华侨出资三千万人民币,在马六甲郑和官仓遗址建一个 郑和文化馆,在陈腐的中 国馆里就开设了茶楼。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绿茶叶的冲泡方法

下一篇:怎样冲泡绿茶更入味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茶叶文化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