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网

贮存大红袍需要注意的四个要点

2020-08-31 00:05分类:大红袍 阅读:

大红袍属于乌龙茶,是武夷岩茶的扛鼎茶品。大红袍以其“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风靡一时,一般家庭购置大红袍,都是一斤半斤地买回家,然后慢慢泡饮。这就牵涉到大红袍茶叶的收藏问题。因为大红袍有易受潮,易氧化,易碎等特性,所以如果藏茶不周,直接干系到茶的风味,甚至产生霉变。因此如何有效贮存大红袍是品尝一下大红袍奇特风姿的要害地址。

大红袍茶叶具有吸湿性、吸附性、陈化性三性。大红袍质地疏松,含有多种亲水身分,出格是干燥的大红袍,如初烘干的大红袍茶叶含水3%阁下,露置室中15个 小时,水分即可回升到9%阁下。大红袍茶叶中水分凌驾12%,即很快会产生霉变。大红袍含有棕搁酸,烯萜类物质,因此具有很强的吸附外来气味的能力,而且 吸附之异味不易消除。大红袍的质量一般随贮藏时间的耽误而逐渐降低。这主要是大红袍茶叶中的一些化学身分如茶多酚、叶绿素、酯类物质和芬芳物质自动氧化的 功效,使大红袍风味大打折扣。

水分、温度、光泽、空气是大红袍变味的主要原因。温度低,大红袍茶叶的化学变革迟钝,有利于大红袍茶叶品质 的保持。温度高,则氧化加快,加速茶叶的陈化。大红袍中的某些色素和酯类物质,在光照下会发生光化回响,影响茶的光华、香气和滋味。大红袍中各类身分的自 动氧化,都是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加入的功效。因此,收藏大红袍,应避水、避高温、避光泽、避空气。

外界条件往往是造成大红袍陈化变质的主要原因,如湿度、温度、光泽和氧气等。

大红袍的贮存要点——忌光照

太过光照能引起大红袍茶叶中叶绿素的转变,以及酯类物质的光化回响,从而导致大红袍茶叶变质与陈化速度的加快。阳光中有大量的紫外线,若大红袍茶叶大量接触紫外线,会导致茶叶呈现陈旧味,因此贮存大红袍应制止光照。

大红袍的贮存要点——忌氧气

氧气会令大红袍茶叶产生氧化回响,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若大红袍茶叶不经过任那边置惩罚,就会很快被氧化,使汤色变红,甚至酿成褐色,茶叶也因此而失去鲜味。因此大红袍应密封贮存,但要注意的是,大红袍外形呈条索状,有易碎的特性,因此贮存大红袍时应注意制止挤压。

大红袍的贮存要点——忌水分

水分是导致大红袍茶叶变质陈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若贮存湿渡过高,茶叶容易发生霉变,令大红袍茶叶闻起来有霉味。因此在贮藏茶叶时,不只要使茶叶到达足干,还要担保贮存情况的湿度在6%之内,最佳的贮存湿度为3.5%-4.5%。

大红袍的贮存要点——忌高温

低温是大红袍茶叶的最佳贮存情况,因为在温度低的环境下茶叶品质变革迟钝,温度高则陈化感化就会加快。在0至5摄氏度的贮存情况里,茶叶能够长时间保持原有光华,而在常温条件下光华易变革。

天气越来越热了,我有点担忧我的茶叶是否受得了;绿茶和铁观音早就进冰箱冷冻了,只有岩茶让我很踌躇,是冷藏,照旧就放外面?

请各人谈谈本身的经验吧,菜茶在这里先感谢了!

密封。室温生存就可以。呵呵

2015-7-7 21:11

听涛

岩茶在密封(没有开封取用过),防光照,室温下,不消冷藏就可以生存,其品质会变革也是属于正常的范畴内!

2015-7-8 01:30

只爱正岩

只要防潮不串味就安了

2015-7-8 08:16

天水茶

来一个最简单而实用的办法:用厚锡铂封好茶叶,外面用不锈铁桶,桶内安排包状干燥剂。存上三年没问题。

2015-7-8 12:42

兰衣

我的密关闭光就行了~

2015-7-8 15:35

各人都

如果室温常凌驾38度,这招就不灵了

2015-7-8 15:39

兰衣

可是我们这里室温最高可以到39或40度,一罐茶若已开封,剩下的怎么办呢

2015-7-8 15:45

善忆

真的假的?兄的忍耐力够强。呵呵

2015-7-8 15:51

听涛

武汉是火炉哟!

为了保管好您的茶,俺给您支三招:1、搬迁到风凉都市;什么?不能搬?那就往下看:2、如果是小包装,尽快泡完;3、如果是大包装,那就先拆成小包装。然后参考俺在5楼的办法执行。

2015-7-8 17:01

兰衣

兰衣可真够诙谐的

2015-7-8 18:40

善忆

回兄的话:2003年7,8月间武汉市持续10多天日最高气温在40度,这还不是太阳底下

2015-7-8 18:44

善忆

善忆是“捂汉能”

2015-7-8 19:12

ccf-tnt

是啊,九头鸟是也

2015-7-8 19:17

善忆

这年头,无奇不有,连“鸟”也品茗了

2015-7-8 20:38

兰衣

本来兄是俺们省城的。

2015-7-8 21:14

ccf-tnt

ccf兄是湖北的

2015-7-8 21:49

善忆

此刻两只“鸟”,18个脑袋了

2015-7-9 11:25

兰衣

都来大连吧。今天才25度,呵呵

2015-7-9 11:37

听涛

如果人来不了。把茶寄过来代存也可。嘿嘿。

2015-7-9 11:41

听涛

如果听涛兄得逞了,那兄可就是不止九个头了

2015-7-9 12:10

兰衣

那样就又多了一个。冤大头。嘿嘿。

2015-7-9 12:23

听涛

那是谁呢?

2015-7-9 12:31

竹影

爽性再加点温,就当是‘低温慢炖’,长时间炖火了

2015-7-9 12:34

竹影

据说,在中国能骗到湖北人的,恐怕只有河南人了

2015-7-9 12:39

兰衣

99.999.....%的可能----------是=======俺

2015-7-9 12:42

听涛

不必然,涛兄瘦,瘦的人脑子转得一般都比力快

2015-7-9 13:08

竹影

呵呵,九头鸟是浪得虚名,其实照旧上海人最精明了

2015-7-9 15:54

善忆

嘻嘻,你们有没有听过“中国的犹太人”?那是福建莆田人啊!

2015-7-9 17:53

兰衣

听过听过....

2015-7-9 21:20

壶涂涂

我觉得,真正厉害的人是不让你知道他们的厉害,等知道厉害的时候,已经败了……

2015-7-10 11:14

兰衣

就象武侠里说的:没有人见过他脱手,所以没有人知道他出剑有多快,因为看见他脱手的人,早已经倒在了他的剑下……

2015-7-10 11:15

兰衣

要试试,谢先

2015-8-20 19:23

snidt

兰衣跑题很专业哦

2015-8-20 19:24

snidt

恩,看兰衣的帖子,不消费钱买古龙小说看了

2015-8-20 20:59

且听风吟

才知道到啊!真正跑题的,不说他跑题,等你觉察跑题了,那已经跑得没有边了

2015-8-20 21:09

竹影

竹兄有何好办法存岩茶?

2015-8-20 21:43

snidt

我品茗时间不长,所以没有出格的办法。因为我觉得岩茶(足火)也不需要刻意去存放,一两年就很好喝了,再放时间长了,就开始有陈味,岩茶的气势派头就变了。

想要存放的茶我一般只是确保其软包装密封,然后再用自封袋套一下,编好号,集中放到铁罐里,然后放在通风的地域即可。

2015-8-21 06:42

竹影

谢兄

2015-8-21 09:21

snidt

S兄客气了!

2015-8-21 11:18

竹影

翻出老帖子来损俺?

2015-8-21 12:41

兰衣

呵呵,俺还真是喜欢古龙的小说 且兄也是就好了,那咱有空开一个武侠帖去

2015-8-21 12:43

兰衣

唉,此刻这论坛里跑题第一是“大红袍的传说”,竹兄第二,兰衣属于八强之外

2015-8-21 12:44

兰衣

我来问一个

陈放岩茶是要有氧情况照旧无氧情况?

也许问了个傻问题,茶叶里的物质有 有氧回响 和 无氧回响 不?

2015-8-22 15:17

天水茶

以无氧为佳,但茶的转变总是不绝进行的,速度快慢罢了

2015-8-22 17:17

兰衣

不要生存茶叶,赶早喝光,喝不完寄给我,我不会介意的!!!!!

2015-8-22 17:48

壶涂涂

要有真空情况可能更好

2015-8-22 18:00

竹影

竹版式抽真空可是不可的,不外用充氮法到有可能的,包装又显大又悦目

2015-8-22 18:50

茶言茶语

岩茶的包装是很难抽真空,但储存倒是可以做个真空箱

充氮倒是一个好的想法,今天下午开会时,还在要求承包商对设备充氮呢

2015-8-22 21:29

竹影

充氮的没见过,充气的到是上手了几包,和不充的区别不大

2015-8-22 21:55

snidt

请问3到8名,赫赫

2015-8-22 22:50

且听风吟

不知道有氧陈放的岩茶好喝照旧无氧陈放的岩茶好喝

不外先人喝的陈茶应该是有氧陈放吧,岩茶焙火利于存放,只要不受潮就好了

2015-8-23 08:04

天水茶

如果想早点喝岩茶的陈味,那天水说的没错,有氧情况,用纸包(觉得放紫砂罐应该也不错 ),只要不受潮反青就好。

不外,我想已往人们存放岩茶,目的应该不是想喝陈茶吧!

2015-8-23 12:15

竹影

且兄有此一问,当在“八强”之中,具体名次尚需再排定

2015-8-23 14:35

兰衣

岩茶抽真空,有不少武夷厂家实验过,包装很精美,但茶简直碎得够呛,影响了干茶的观感,也增加了冲泡的难度。

2015-8-23 14:37

兰衣

天水兄彻底是和氧气干上了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大红袍茶叶好坏的鉴别从四点就能分辨

下一篇:怎样正确存放武夷山大红袍岩茶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茶叶文化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