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网

古劳茶的茶文化

2020-08-28 21:22分类:古劳茶 阅读:

历史上鹤山是茶叶产区,尤以古劳茶闻名遐迩,而当地饮茶民俗源远流长,茶文化丰富多姿,直至今天仍为人所称道。

一、香飘万里的古劳银针

历史悠久的古劳茶叶,抗战前茶田逾4千亩,盛产于丽水、茶山、麦水、下六等地,仅丽水一个茶区达千亩,有翠岩、龙芽、雪菊、白露、银针等品种,尤以茶山石岩头产的翠岩银针素负盛名。事因西江水从北向南直冲茶山,被石岩头顶着,使西江水转向东流,造成茶山石岩头一带云遮雾障,露水丰富,适宜植茶。据道光版《鹤山县志》称,“最佳者曰石岩头茶,以其生于石上,味特香烈”,又据《鹤山农业志》记载,“古劳银针茶形似寿眉(国内名茶),尖如针,叶背显毫白如银,叶底青翠,茶汤浓滑芳香,远胜寿眉数倍,”并具有“头泡火气味,二泡糖生香,三泡神怡然,再泡味尚醇的特色”。传说,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曾专门送古劳茶叶给宋家三姐妹品尝, 可见其地位之特殊。古劳银针、龙芽等名茶,曾经越洋过海,远销欧美、澳大利亚,故那时古劳茶有香飘万里,名传五洲之说。

二、女子出嫁要带“永结同心”茶壶

作为茶乡古劳, 民间喝茶之风甚盛,古(劳)、麦(水)、丽(水)、维墩、坡山等地尤甚。不少农家是喝自制的茶叶,其工艺很讲究,茶叶采自早上露水未干之前的茶芽,通过杀青、揉搓、初炒、做条、摊凉、焙干等一整套工艺,使茶叶达到浅绿明亮,清香回溢的品质。茶乡几乎家家户户都置有一到几套茶具,还有竹制、木制的茶台,大户人家更有酸枝、坤甸等高档茶几与景德镇茶具、始兴朱砂壶等精品。女子出嫁,要带有“永结同心”的茶壶和用来保温的茶箩(如图)。结婚拜堂,要向高堂及亲友敬奉一杯上等银针,每月初一、十五,新媳妇要向长辈斟茶这是惯例。最具特色的莫如流传很久的“焗细茶”习俗。

所谓“焗细茶”或叫“饮细茶”(细茶泛指上等青茶叶)的民俗,源于何时已无从考究,据老一辈的“茶骨”说,明末清初,古劳各地已有聚众饮茶习惯,推算起码有几百年历史。农闲期间人们交往频密,能维系感情,增进妯娌和睦的活动当推“焗细茶”了。

三、“焗细茶”有一套规矩

古劳“焗细茶”,虽然没有闽浙、潮汕的茶道这么复杂、繁琐,但它也中规中矩,不能乱套。大体按以下程序实施:

首先是发通知,多数由年长者发起,一般在午饭后通知各家各户,那时尚未有电话,主人就到村心高喊“来饮细茶啰”,好在房舍密集,鸡犬之声相闻,左邻右舍的婶姆心领神会,自觉来“焗细茶”,有的自带茶杯,甚至担櫈仔,小孩子也跟来凑热闹。

接着主人将厅堂打扫干净,或在院子的树下,摆好桌椅,客人进屋后围住茶枱坐定,年长者坐在对着大门口的正席。然后,主人端出自制的上等银针,用瓦煲煲好约90度的“虾眼水”泡茶(据说水太滚烫会破坏茶味,以90度为宜),泡茶用水,一般采自当地的水井,茶乡井水清澈甘冽,适合泡茶。待闻到茶香,主人用“企身”茶壶,倒进各人面前的茶杯。饮茶也有规矩,一要先斟人家,自己包尾;二要斟齐后才一起举杯品茶;三是喝剩的茶末不能倒在地上,否则视作对主人不敬。之后边斟边喝,边品边聊,气氛融洽,其乐融融。此时,主人视人数多寡频频加茶叶,保持特有茶味。有的准备一些瓜子、糖果之类待客,增加气氛。据说,茶过三巡,有的心存芥蒂的妯娌,在品茶中相互谦让,将不愉快的事一扫而光。

一个墩(村)有人带头,其他婶姆便跟着干,今天你“焗细茶”,明天我来请,周而复始,形成不成文的规矩。此项民俗以往一般在已婚妇女中流行,续后,青年女子和个别男子汉也参与其中。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古劳茶的冲泡方法

下一篇:古劳茶的采摘技术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茶叶文化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