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网

擎天岩上凌云志——武夷山擎天岩茶厂的百年老字号之路

2020-11-01 20:13分类:茶叶新闻 阅读:

\


余盛良在手工制茶

\

  余盛良在察看茶青质量

\

  擎天岩茶厂的另外一个主打品牌“岩茶村”

  在武夷山擎天岩茶厂厂长余盛良书房的案头上,有一个雕刻着曾祖父余培信名字的瓷制秤砣,那是100多年前,曾祖父创办擎天岩茶厂时候遗留下来的。

  每每摩挲着青花萦绕的老秤砣,余盛良总感想一种脉动在激荡着他的百大哥字号梦想。

  28日,余盛良开始梳理一年的营销业绩,公司去年推出的高端茶品牌——“心头肉”肉桂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全国各多半会的20个销售点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且价格到达了每斤数万元。余盛良感伤颇深:“是文化的翅膀,把这个高端品牌提升到了新的境界,也为擎天岩这个老字号带来了新的活力。”

  作为茶人,发展在武夷山焦点岩茶产地天心村的余盛良是幸福的,此刻他还担当着天心村的党支部副书记。天心村“三坑两涧”富厚的正岩茶资源,为余盛良这样富有创意的茶人提供了宽阔的缔造空间。“心头肉”就是余盛良采摘人称“焦点产地的焦点”的天心岩顶上的三亩多肉桂茶树之叶手工制作的,每年产量不外120公斤阁下。

  如此珍稀,“心头肉”确实是余盛良的“心头肉”。余盛良为“心头肉”做足了文化的内涵。他特意请来了中国美院的林超传授设计奇特的木匣包装,还为茶品题诗:天心村里天心寺,天心寺旁天心塔,天心塔上天心岩,天心岩顶心头肉。

  “文化也是我的心头肉,对武夷茶传统文化的梳理越是深入,本身就越是布满使命感。”余盛良说。自1982年开始制茶,余盛良在重振家族光辉的路上就不绝得到文化的滋养。

  近年来,余盛良将家族制茶历史和文化都完整地挖掘出来,百大哥茶厂位于白云峰四周的遗址也被余盛良花大力大举气掩护下来,成为余盛良企业的“文化地标”。每年制茶季节前,他都要前往缅怀。他介绍说,清光绪年间,曾祖父就开办了擎天岩茶厂。当年余家的茶叶以出口为主,一路,通过赤石码头装船运到厦门港口出口;一路,走武夷山万里茶路出口。壮盛时期,擎天岩茶厂有茶山350多亩,每年实现收入1000多块大洋。

  茶文化的内涵不只在于茶,还在于茶人的文化内涵。固然是高中结业回村事茶,但是余盛良在追寻文化的门路上从没有松懈。此刻,余盛良通过自学测验拿到了福建农林大的大专文凭,照旧国度级高级评茶师、制茶工程师、武夷学院的客座讲师。每年,他都为茶农、茶艺培训人员、大学生等创办各类讲座、培训多场,在与茶文化的不绝“亲密接触”中,余盛良以文化振兴家族百大哥字号的信心愈发奋发。

  每天,余盛良都有一段练字的光阴,这个习惯他已经对峙了10多年。他主攻魏碑,师从本地著名的耄耋书法家刘庭芳。魏碑具有多元的美学特质,它渗透了儒、释、道三家文化的血脉,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粗犷与汉民族的内敛,融合了北方书法的古朴浑朴与南方行楷的新妍妩媚……”说起书法,余盛良体悟颇深。他归结道:“文化需要融合,才有提高的空间,书法如此,茶文化也循此理。”

  在提升传统茶种植文化的路上,余盛良借现代科技总结出了“有机耕耘十八法”,让武夷茶的传统经验性种植技艺有了新的范例性。他举例道,他的茶山翻土深度、每亩实施的有机肥数量、客土的数量等都有准确的定量划定,这改变了传统的经验式耕耘法。固然每亩的人工、质料等本钱上升了1000多元,但是优质的茶叶和不变的产量给了余盛良更多的惊喜。

  如今,在“心头肉”之外,擎天岩茶厂的另外一个主打品牌“岩茶村”也在市场上声誉鹊起。从2008年起,每年春季的制茶时节,余盛良城市召集全国20多个都市的上百名新老经销商,到武夷山参与茶厂举办的“茶文化之旅”。余盛良带着这些茶商一起采茶青,一起熬夜制作茶厂的第一桶茶,如今已成为茶厂的保存节目。余盛良说,文化是需要体验的,制茶历程是一场辛苦的“文化苦旅”,品茶历程是一场喜悦的“回甘之旅”,唯有经历,才可烙下文化的印记。带着文化的认同,所以,这些年擎天岩茶厂的经销商步队一直很不变。

  如今,余盛良在上高二的儿子余韵涵已经开始学习做茶。回想起去年春季,父子俩第一次携手熬夜制出第一桶好茶时的情景,余盛良颇为欣慰。做茶要有岩韵,做人要有修养——这个他在为儿子取名时候设定的寄义正在实现,擎天岩茶厂的百大哥字号图景,也在这个制茶世家的下一个接力棒前清晰起来。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华祥苑首推助农奔小康新模式,携手张纪中直播推“福茶”

下一篇:庐山云雾茶市场效益欠佳、卖不好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茶叶文化网
返回顶部